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一、东北财经大学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 1952 年,原名为东北财经学院。1958 年, 东北财经学院与沈阳师范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辽宁大学。1959 年,原东北财经学院的主体,即计统系与财政系,以及部门经济专业的一部分教师从辽宁大学迁出,与位于大连的辽宁商学院合并,成立辽宁财经学院。辽宁财经学院是文革期间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的财经类本科高校。1979 年划归财政部管理,1985 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2000 年划转到辽宁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 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 年成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着力突出高水平经管学科群的战略地位和引领功能。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 A,进入全国 2%-5%行列;工商管理、统计学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 A-,进入全国 5%-10%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 B+,进入全国 10%-20%行列。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及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培育) 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 6 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 A 类。
学校坚持一流本科教育与卓越研究生教育并重,致力于培养财经特色突出,具有优良品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 60 余万各级各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7 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9610 人,研究生 7218 人。25 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高考招生专业总数的64.1%;31 个本科专业获批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高考招生专业总数的 79.5%。各本科专业在全国各省份均为本科一批次招生,其中有 24 个专业按 9 个专业类招生。“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学校设有金融学(CFA 方向、CFA+金融科技方向)专业,是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大学项目合作伙伴;会计学专业通过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的全面认证;萨里国际学院的财务管理双学位专业通过 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PFA(英国特许公共财务会计师公会)和 ICAEW(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认证。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 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2 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1 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3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0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3 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有省级教学成果奖 117 项,省级精品教材 15 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92 门、省级精品课程 37 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1 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4 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6 个,成果数量在全国财经高校居于前列。学校是国内最早拥有硕士研究生(1981 年)、博士研究生(1986 年)培养资质的财经院校之一。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 6 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 6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 4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 16 个);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10 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 73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 18 个);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翻译、新闻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工程管理 16 个类别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工商管理、会计专业学位评估结果为 A-。
学校以“新经管”学科建设引领创新创业方向,以产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以“产学合作、专创融合、师生共创”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是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工信部校企协同数字经济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4 个。学校积极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设立了培训学院、财经干部教育中心、高级管理者发展与培训(EDP)中心,是教育部首批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持续完善“引育用相结合、老中青全覆盖、各岗位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工作体系,积极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政策与运行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现有教职工 1762 人,其中专任教师 954 人(含教授201 人、副教授 40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3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31 人次,省级教学名师 40 人次,省级教学团队 12 个、教师团队 3 个,并通过特聘教授(研究员)、客座教授等形式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针,坚持科研精品化导向, 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连续 13 年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5 项,立项数量位居辽宁省高校第 1 名和全国财经高校前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 项。学校教师在中外文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多部学术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四个一批” 人才作品文库。学校积极推动学术交流活动高端化、品牌化,举办的“星海论坛” 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学术影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是全国百佳 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学校主办多种高水平学术期刊,其中《财经问 题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 来源期刊,《产业组织评论》是 CSSCI 来源集刊,《东北财经大学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
学校现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财政部共建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各 1 个,有省级重点新型智库 2 个、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 5 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9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 个、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4 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20 个,牵头成立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以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为依托,学校积极推动中国财经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贡献东财智慧。
学校于 20 世纪 80 年代即开始国际交流,并不断深入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 27 个国家和地区的 133 所高等院校、8 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 50 余所大学开展着长期稳定的交往合作。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里国际学院,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参与创建了中英合作办学联盟,是该联盟的联络处单位。有 6 个分别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英国奥斯特大学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基地,是国内首家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与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与荷兰、斯洛伐克的两所大学分别合作共建孔子学院,获批建设孔子学院绩效评价与财务管理研修基地。
学校开展来华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三十余年,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含英语授课项目),长短期汉语、商务汉语进修非学历教育的来华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体系,共培养了来自五大洲 137 个国家的 1.3 万余名来华留学毕业生。学校获得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辽宁省政府奖学金生的接收院校及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和商务汉语考试双考点。
遵循“博学济世”校训,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育人为本、学科引领、人才强校、质量优先、开放合作、特色发展”六大发展战略, 东北财经大学正向着全面建设“国际知名、财经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目标迈进。
二、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简介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于 1986 年始建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是全国财经类高校中开设该专业方向较早的院系之一,1992 年增设日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这于当时填补了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国际商务外语领域的空白,使我省高等院校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方向更趋多样化。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下设商务英语和日语(国际商务方向)两个本科专业。1995 年招收国际商务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0 年获批“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14 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15 年开始招生。2017 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商务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师资力量优良,负责本院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全校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学院下设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研究生外语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我院现有教职工75人,专任教师共计66人,其中教授5人,占全院教师人数的7.5%,副教授46人,占全院教师人数的69.7%,两项加总,我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总数为51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7.3%。讲师15人,占全院教师人数的22.7%。另有行政人员9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7人。此外,我院常年聘用英语外教2名,日语外教2名。曾有过在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留学、进修、讲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等学术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0%。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视教学质量为立院之本,依托东北财经大学的办学优势和资源,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构建了“外语+商务+人文素养”的“一体双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办特色”的方针,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我院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全外语授课或双语授课方式,部分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比率为 100%。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学生互动的研讨交际教学方式,进行仿真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较为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目前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5 门。
学院借鉴国内外大学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在一年级实施“新生班导师”制度,选聘优秀的青年党员教师担任新生班主任,使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及“本科生就业指导教师制度”,依托学院教师资源优势,入学即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名专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的教育,将思想教育和知识的传播及学生就业指导融合在一起。目前,我院专任教师参与学生指导的比例约为 1:2.5。此外,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并组建“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外语高水平竞赛技巧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下设外语演讲小组、外语辩论小组、外语口译小组、外语阅读及写作小组,由英语、日语专业任课教师以及外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近三年以来,我院学生在各种外语类竞赛中共获奖 90 项,包括国家级奖项 36 项,省级奖项 52 项,市级奖项 2 项。我院也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至今我院共申请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十项,并基于大创项目调研成果在国内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同时我院与教学实习基地联合推动产学研协作,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为学生孵化基地项目提供可靠有力的实践平台。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坚持把科研放在先导位置。建立激励机制,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动力支持;鼓励教师参与教材建设;鼓励精品课程的建设, 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研究灵感,再以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践; 鼓励青年教师开设实验课、研讨课、在线开放课程,积极建设微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相继成立了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研究中心,为青年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保障。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 5 项,省、市、校级项目 127 项;发表学术论文 150 篇,其中 CSSCI、EI、SCI 等核心期刊 20 余篇;出版教材 11 部,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辽宁省“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规划教材;出版译著 27 部,专著 9 部;国内外行业专家来我院做讲座近30 次。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高校建立了学术联系。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作为“国字头”外语学院自 1986 年建院之初便打破传统的语言文学外语教学模式,秉承“一体双翼”的育人理念,一贯重视高素质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注重推进国际化教育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将学生推向国际舞台。在充分利用学校国际交流项目的同时,学院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在公派交换留学、研究生推免入学、教学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三、招聘学科与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 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相关专业,能胜任英语/日语/俄语中一个语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四、招聘岗位、岗位设置及职责
(一)岗位设置
学院为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及科研人员设置长聘制和预聘制两种岗位。
长聘制岗位面向在其他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对于没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优秀博士,设置 A、B、C、D 四类优博岗位,实行预聘制,首聘期为 6 年。首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可申请“星海青年学者”岗位或者转为一般教师管理。首聘期结束后未能达到“星海青年学者”岗位条件,但经专家评估有可能达到任职条件的,可以最多再增加 3 年的聘期。
(二)岗位职责
各岗位聘期内的职责包括对受聘人的教学、科研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长聘制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岗位职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另行制定。对实行预聘制管 理的各类优博岗位职责如下:
在教学方面,每学年必须承担至少 2 门 2 学分以上的本科课程教学任务,积极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年度教学工作量定额;不断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承担教学研究项目,改进和完善教材内容,总结教学成果并积极推广与应用;按照学校有关要求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各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
在科研方面,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在本领域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和重要现实问题,积极承担重要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其中:
A 类岗位:要求取得 A-级(东北财经大学量化赋分细则成果目录,下同) 以上成果 4 项以上,其中 A+级成果至少 1 项或 A 级成果至少 2 项;
B 类岗位:要求取得 A-级以上成果 4 项以上,其中 A 级成果至少 1 项; C 类岗位:要求取得 B+级以上成果 4 项以上,其中 A-级成果至少 1 项;
D 类岗位:要求取得 B 级以上成果 4 项以上(著作类成果最多 1 项),其中 B+级成果至少 1 项;或者聘期内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各类岗位的科研成果要求可以用同级别的教学类和实践类成果替代,仅限替代 1 项,高等级成果可以替代 2 项下一级成果,但是不能用低等级成果替代高等级成果要求。
在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参与指导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和所在学院的公共事务和活动,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学校和所在单位交予的公共服务任务。
五、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品行端正,为人师表,甘于奉献;
3. 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适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
4. 具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其中应聘优博岗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周岁,应聘副教授岗位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教授不超过 45 周岁,特别优秀或急需岗位的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二)学术水平
应聘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良好的发展潜质,在本学科主流方向从事前瞻性、创新性研究,能够胜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及其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
1 应聘长聘制岗位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应具有《东北财经大学职称评审管理办法》各级别职务规定的任职条件中应达到的学术水平;
2 应聘优博岗位的博士除了应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
“优博 A 类”岗位应聘人员需已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评审,具有达到 A 类岗位考核要求的潜质;
“优博 B 类”岗位需已取得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A 级成果),经同行专家评审,具有达到 B 类岗位考核要求的潜质;
“优博 C 类”岗位需已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A-级成果),经同行专家评审,具有达到 C 类岗位考核要求的潜质;
“优博 D 类”岗位需已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B+级成果,法学、文学、理学以及体育、艺术、心理学等基础教育学科和创新创业与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师岗位成果要求可以降为 B 级成果 1 项或 B-级成果 2 项);
国内顶尖大学或在国(境)外毕业的应聘人员如果有高水平的外文工作论文, 并且已经进入符合上述岗位要求的期刊的审核程序,评审意见积极正面,经同行专家评议具有较大的发表可能性,视同满足该岗位条件。
3 为改善我校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本校毕业的博士留校任教或做专职科研工作,除须符合上述要求外,还须满足下列条件:由学院出具学科(专业)或研究领域急需的论证材料;学院留用本校毕业博士人数一般不能超过本单位年度引进人数的三分之一,且最高不得超过 3 人。
六、岗位待遇
长聘制教师及科研人员待遇根据所聘职务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
预聘制优博 A、B、C、D 岗位学校提供的待遇包括:年薪 15-40 万元;安家费 6-15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9-18 万元;享受学校制定的科研、教学奖励政策; 聘期内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国家规定执行;聘期内实行预聘制副教授岗位(A-C 类);可同时享受辽宁省、大连市有关引进高水平人才的相应待遇政策;学校配备工作室。
七、应聘方式
有意向的应聘者可以前期与联系人直接进行电话或邮件咨询,并将个人的求职简历发送到联系人邮箱,也欢迎有意者直接来学校进行考察。凡被邀请前来学校参加面试考核的博士生,学院承担其差旅费(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可线上进行面试和试讲)。
联系人:王老师:0411-84710460,15840917776,sibc@dufe.edu.cn
E-mail 主题格式:应聘者毕业学校名称+专业方向+姓名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尖山街 217 号东北财经大学劝学楼138室
邮编:116025